English

童颜鹤发托儿所里也托老

1999-02-15 来源:生活时报 文/高艳芳 我有话说

人到暮年,进入“老境”,社会活动逐渐减少,难免产生一种孤寂之感。许多子女也知道应该多花些时间与老人谈谈心,这是对长者的慰籍,但这在城市里越来越不现实,子女一方面要应付外面的竞争环境,一方面又要托养孩子,对父母的关怀就显得力不从心了。于是,赡养老者成为社会的神圣义务,二龙路社区服务中心在这方面来了个奇思妙想,把老人接到抄手幼儿园,老人与孩子们在一起,两代人之间具有更丰富的内容,老老少少享受与家庭一样的天伦之乐,孩子对老人敬爱,老人对孩子钟爱。遗憾的是,老幼一所托在京城只有抄手幼儿园一家。

听说北京西城区二龙路社区服务中心有一个幼儿园,不仅接收孩子,也接收老人入托,老幼同园,这可是个新鲜事儿。日前,记者专程到这里采访。

“托儿”加“托老”相得益彰的新式办园之路

上午10点钟,走进北京西城区抄手胡同56号,这是二龙路社区服务中心的抄手幼儿园,白色的二层小洋楼格外醒目,走进院落,好像步入一个童话世界,院里有两棵很大的梧桐树,楼道里的墙壁上贴着五颜六色的剪贴画和孩子们的手工制品,不时飘来老人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一层的娱乐室,老人们饶有兴致地打麻将、看电视、阅读报刊,朝阳的几个房间,几位老人坐着晒太阳、聊天。二层是孩子们的天地,60个孩子在教师的带领下做游戏。老人与幼儿同入一园,互娱身心,老人爱幼,孩子敬老,经常的接触使这里其乐融融,充满了大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在一层的一间办公室,记者见到园长刘亚玲女士,她显得十分忙碌。“幼儿园接收老年人,在北京是独一份,其实这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开始许多教师有情绪,你想呀,她们都是‘师范’毕业生,整天围着老人转,陪伴整托的年迈人,心里不是味儿,我们做了很多工作。”刘亚玲女士这样说。

抄手幼儿园1958年建园,到今年整整有40个年头了。在京城的街道幼儿园中,抄手幼儿园算是档次比较高的,是北京一级一类幼儿园,所以许多居民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送来。鼎盛的时候,送孩子入托要找关系、走后门,抄手幼儿园最多时接收过400个孩子。可是近年来,入托孩子逐年减少,到去年时,只有60个孩子了。为合理利用闲置下来的房屋,二龙路社区服务中心应社区居民的要求,在这个幼儿园办起了敬老园,老幼一所托,22个老人在1998年7月30日陆续入园,对于这些社会孤老和有子女但因工作忙无暇照顾老人生活的家庭深感方便。

“许多敬老园为节省成本,服务人员大多用外来妹,而让‘师范’毕业的教师伺候老年人,是不是有些大材小用?”记者问园长刘亚玲女士。

“让受过较好教育的教师干服务员的活,对老人有好处,他们可以在工作中洞察老人的内心世界,使老人在这里生活得更快乐。与其它的敬老园相比,我们由于师资力量雄厚,所以不仅仅是解决老人的温饱问题,而是让这些老年人精神上非常充实,比如我们经常组织幼儿和老年人在一起活动,像中秋赏月等,幼儿表演节目,老年人观看,其乐融融。”

“幼儿做游戏时,老年人感兴趣吗?”

“特别感兴趣,天气暖和时,孩子们在院子里玩耍,老年人都爬在窗户上瞧,咯咯地乐个不停,此情此景,非常难得。我们要求幼儿称这些老人为爷爷、奶奶,所以,每天早上或者傍晚,家长送接孩子的时候,整个楼道里都是爷爷、奶奶的稚嫩声音。”

“幼儿园接收老人入托,一些幼儿家长会不会有顾虑,比如担心自己的孩子整天接触高龄的老者,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同时,因为担心老人的疾病传染给孩子。”

“不必有这样的担心,首先,我们接收的老人虽然是高龄,但都非常健康,有很强的自理能力,都是经过严格的体检入园的。同时,孩子和老人的活动区平时是分开的,只是搞一些活动时在一起。孩子们与老人在一起,益处很大,可以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种下尊老的美德。老人保童新,孩子敬老人,这是多好的一件事情。”

“如果说看孩子是一种乐趣的话,看老人就是一种责任,一些教师不愿意看管老人怎么办?”

“愿意不愿意都是社区的服务项目,老年人逐年增多、幼儿减少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幼儿园适应这种趋势才能发展。接收老人入托数月来,社会反响非常好,经常有老人和他们的子女到这里来打听怎样入托、需要办理哪些手续,后面排着很多老年人等着入托。教师在工作中,慢慢与老年人也有了感情,她们不再认为自己伺候老年人‘跌份’。”

“这个幼儿园以后孩子还会减少吗?”

“我想应该是这样,因为独生子女的出生率逐年下降。同时,老龄化进程加快,社会敬老、养老设施不足,老年人的入托需求会越来越大。”

抄手幼儿园毗邻繁华的宣武门内大街,近年来由于接收幼儿数量萎缩,许多商户看中了这块宝地,想租幼儿园的部分房屋来办公。二龙路社区服务中心也知道把房子租出去是一最来钱、最省事的买卖,但他们没有这样做,而是用闲置的房屋上了一个不赚钱的项目:托老。

在幼儿园里老有所养

这个幼儿园的老人最大的95岁,最小的68岁。老人们在这里生活很有规律,每天早晨7点钟起床,如果想出去遛弯儿,可以跟阿姨打一声招呼。8点钟吃早点,上午这段时间可以在活动室看电视、打麻将、阅读报刊。中午11点开饭,饭后睡2、3个小时,晚上5点钟吃饭,8点多钟,大部分老年人睡觉。一天的生活井井有条。

记者参观了老人们的居室,原来被用做幼儿教室的房间,被打上了隔断,形成了一间间整洁、典雅的房间,每个房间有三张席梦思床,还有彩电和沙发。卫生间安装了有扶手的坐便器,铺有防滑胶皮的洗澡间,成龙配套的电冰箱、全自动洗衣机、消毒碗柜等,让老年人在这里生活得舒心、方便,吃、住、就医不发愁。老人们都穿得干干净净,除了内衣以外,服装都是阿姨给洗,床单、被褥定期换洗。老人们每天晚上就寝前,洗脚、洗脸的热水阿姨会送到每个房间。

一层有一间60平方米的娱乐室,大屏幕彩电、VCD、健身器具、图书报刊、棋牌等一应俱全,丰富了老人们的文化生活。正在打麻将的韩大妈爽快地接受了记者采访。韩大妈今年77岁了,入托刚刚一个月。退休以前,韩大妈是生物教师,退休22年来,一到冬季就轮流在4个孩子家里住,因为韩大妈的老伴早在20年前就去世了,孩子们担心她自己生炉子中煤气。女儿和儿子对韩大妈特别好,住在儿子家时,儿子每天凌晨5点起床,给韩大妈做早餐,煮好牛奶,摊好鸡蛋,然后匆匆忙忙赶去上班。儿子越是孝敬、加倍关心,韩大妈心里越是不落忍,想想儿子工作这么忙,星期天都不得闲,而自己成了孩子的负担。于是,韩大妈有了进托老所的打算。她经常抽空到遍布在京城的许多敬老院参观,如七家豁子第一福利院、香山碧云寺旁边的敬老院、人定湖北门外的敬老院等等,之所以后来选择了抄手幼儿园,她讲一是因为这里有两棵梧桐树,夏天可以在树下纳凉,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里有孩子,当她第一天入托时,许多孩子亲切地叫她奶奶,她感觉就跟自己的孙子、孙女在家里叫自己一样,内心充满了喜悦。原以为自己老了除了吃就是睡,已经没有什么乐趣可言,但当与幼儿园的孩子们在一起时,似乎焕发了童心。

开始,韩大妈的四个子女是极力反对她进托老所的,但看韩大妈执意要去,就说:“妈,这样吧,您非要去就先去住几天,如果不适应,就马上回来。”可韩大妈对记者讲,她住了一个多月来,感觉特别好,决定一直住下去,因为喜欢老幼同园的环境。

满头白发的白大妈今年74岁,1998年12月1日入托,入托头几天,子女们放心不下,天天来探望。白大妈讲儿女都很孝顺,住在女儿家时,女儿天天给洗澡,住在儿子家时,儿媳妇天天给洗澡,但白大妈真的不愿意总是托累子女,因为家从西城区搬迁到郊区以后,子女的单位离家就远多了,他们还要照顾自己的孩子,实在是辛苦。进了这个幼儿园,感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有时,刚在院子里站一会儿,阿姨就走过来了,体贴地说外面冷,别着凉。过去在家,白天子女都上班去了,没人关心,现在24小时有人看护,多好。

徐大妈住在儿子家时,曾经走失了一个晚上,急得儿子到处找,现在进了幼儿园,儿子可以放心工作了,他隔三差五就来看看母亲,还为母亲在幼儿园定了一份报纸。

到了中午11点钟,大爷、大妈们围坐在4个餐桌前,等着吃饭。小马阿姨拿着盛满米饭和热菜的白瓷盆走到老人们面前,逐一为22位老人盛饭、盛菜,一人一份。菜盘是铁的,可能是怕老人们给摔碎了。韩大妈告诉记者,今天是周末,晚上要吃排骨。每周的菜谱都写在楼道里,一目了然,把吃什么广而告之。每顿饭有荤菜和素菜好几个,想吃多少阿姨就给盛多少,跟幼儿园一样,一举手,阿姨就过来给盛饭菜。

记者问小马阿姨看幼儿与看老人有什么不同,小马阿姨讲,自己师范毕业后,没想到看上了老人,开始是有些想不通,觉得有失面子,现在感觉跟看孩子一样,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你对老人好一点,他们心里特别满足,只是有些老人有小脾气,俗话说老人是老小孩,一点不假。

张阿姨专门负责老年人和幼儿的卫生保健,她说自己是学儿科的,现在却给老年人看病,老年人一旦高血压、心脏病犯了,半夜要送医院,所以,责任心很强。

戴着白帽子的宋阿姨每天给老人和孩子做饭。开始,她也不知道老人该吃什么、爱吃什么,慢慢摸索出一些经验,比如在花卷里放一些虾皮,因为虾皮里有丰富的钙质,老年人需要补钙;在菜里放肉末炒,而不用肉片,因为老人普遍牙口不好,肉末利于消化和吸收。

老人们都说,真难为这些阿姨,有的老人吃饭前洗完手,不关水龙头就走,阿姨们从来不瞒怨,而是给关掉。

老人登记入托踊跃,敬老进入新天地

有一位老先生的儿子在新华社工作,要经常出差,根本无法照料年迈的父亲,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把老父亲送到抄手幼儿园入托。前几天,儿子抽空来幼儿园看了看父亲,发现父亲好像变了一个人,吃得好、睡得香,心情愉快;还有一对老夫妇,对抄手幼儿园园长讲,想一起入托,因为在这里被褥有人洗,吃饭有人做,在家里,即使花数百元请一个保姆,也未必伺候得这样周全。

把身体健康,生活基本自理,家中又无人照顾的老人收进幼儿园,这件事被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得知后,纷纷要求入园。抄手幼儿园招收老年人入托之所以受到欢迎,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就近方便,很多敬老院远离市区,老人想家了回去一趟很困难,而这个幼儿园的老年人可以随时回家,子女探望也方便。记者从二龙路社区服务中心了解到,还有60名老年人在幼儿园登记后急切地等待入托,二龙路社区服务中心计划对其它的闲置幼儿园进行改造,接收更多的老年人入托。

在二龙路社区服务中心,记者采访了周勤主任,她向记者介绍说,二龙路街道办事处所属地区共有2万3千户居民,总计6万人。过去,这一地区每天至少有500个新生儿,后来每年下降到400个,又降到300个。随着社会的发展,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出生率降低,所以幼儿是逐年减少的趋势,现在,每年的新生儿只有几十个。原来二龙路地区有7所街道幼儿园,90年代以后,幼儿园感觉“吃不饱”,入托的孩子一年比一年少。1994年,7所幼儿园减到3所,另外的4所幼儿园关停并转。没想到这3所幼儿园还是“吃不饱”。而老年人却在逐年增加,二龙路地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到8989人,占地区人口的13%,到2000年,二龙路地区的老年人将占地区人口的15%。

托老事业谁来帮

每月交630元钱,老人就可以整托,这样的低价格是普通人家可以承受的。但对二龙路社区服务中心来说,却有难言之苦,因为抄手幼儿园是在亏本经营。为接收老年人入托,二龙路社区服务中心在抄手幼儿园先期投入了25万元,用于老年居室的装修,购置席梦思床、彩电、沙发等,而因为老人入托的收费很低,这部分资金的回收遥遥无期。同时,幼儿园办敬老院,让“师范”毕业的教师去看管老人,成本很高,抄手幼儿园每名教师一个月的薪水是1000余元,其它一些敬老院的服务员很多雇佣的是外来妹,一个月300元薪水就打发了。所以,幼儿园办托老所不赚钱。

二龙路社区服务中心的周勤女士讲,如果仅靠街道自筹资金来办托老事业,太难了,长期下去可能难以支撑。我们特别希望企业在资金上能支持我们一把,这样,我们就可以在另外的几所幼儿园尝试办敬老园,比如,我们还有一个文昌幼儿园,一直闲置着,现在是作为新疆办事处办公用房的,我们想办一个敬老园,但没有资金,短时间内无法实现。

随着全市人口出生率的逐年下降。独生子女的增多,三成以上的幼儿园出现了严重的生源不足,另外,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敬老院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群众的需要,各敬老院人满为患。我们是否应该多为这个城市的老年人想一想,如果有更多这样的幼儿园托老,这样既解决了街道幼儿园“吃不饱”的矛盾,又为地区开展全方位的社区服务、探索老龄化问题的解决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同时,也为双职工家庭解了难。当然,这不仅仅是街道一家的事情,社会各界都应该伸出援助之手。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